【民生經濟看點】“報復性”需求來了,旅遊市場能接住嗎?

  閱讀提示

  “十一”長假在即,遊客出遊熱情高漲,各景點、旅遊平臺摩拳擦掌積極“備戰”,旅遊市場有望迎來高峰。專家認為,疫情期間,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,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,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。今年“十一”假期,品質遊成為市場熱點,旅遊業迎來高品質發展契機。

  “‘五一’和端午假期都沒出去,這次‘十一’假期放了8天假,時間比較充足,也想好好玩一玩。”9月16日,在北京望京附近工作的白領張女士對記者説,今年她打算先從北京飛到寧波,然後再從寧波租車自駕去舟山玩幾天。

  當前,國內疫情控制逐漸穩定,國人旅遊消費的信心進一步提振。不少遊客都和張女士一樣,計劃在“十一”假期“好好玩一玩”。多家線上旅遊平臺(OTA)的數據顯示,今年“十一”假期,一些熱點城市酒店預訂量同比出現大幅增長甚至翻倍,此前積壓的旅遊消費需求可能集中釋放,旅遊市場或出現一輪“報復性”增長。

  有關專家表示,今年“十一”假期是旅遊業向高品質發展的契機,旅遊城市、旅遊行業面臨一次大考。疫情期間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被淘汰出局,洗牌之後,行業需要思考如何抓住機會、為遊客提供優質的産品及服務。

  景區降價或免費,旅遊平臺給補貼

  相比往年,今年的“十一”假期的確有點“不一樣”。

  “首先是和中秋節疊加為8天假期,時間更長,遊客的選擇空間更大,可以去更多的地方;其次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長假,憋壞了的遊客有出遊的動力;最後就是出國旅遊仍存在諸多限制,往年出國遊的遊客將回流國內。”馬蜂窩旅遊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介紹説,在這些因素影響下,國內旅遊市場有望迎來復蘇高潮。

  為此,不少地方和線上旅遊平臺早早開始推出優惠活動吸引遊客。記者注意到,不少省市推出了促進旅遊發展的利好政策和優惠措施,全國數百家知名景區將實施免費或者降價優惠政策。各平臺也紛紛推出補貼政策,備戰“黃金周”。

  例如,為迎接“十一”假期,攜程在9月初啟動“旅遊會員日”大促活動,平臺整合優勢産品並給予補貼,度假産品最高立減1000元;同程則推出10億元補貼計劃,涉及機票、火車票、酒店的爆品秒殺。

  “此次各大旅遊平臺的補貼,不同於以往局限于跑馬圈地、搶佔用戶,更重要的目的在於提振用戶消費信心,加速旅遊經濟的復蘇。”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説。

  雖然景區門票降價、企業給予補貼,但在市場火熱預期之下,機票、酒店的價格並不比往年低。去哪兒網數據顯示,目前該平臺已預訂的“十一”假期國內酒店支付均價同比上漲達15%。

  景區壓力比往年更大?

  遊客出遊熱情高漲,國內市場成為唯一消化途經,這會是一個更為擁擠的“十一”假期嗎?

  “經歷此次疫情,遊客比以往更加注重旅行的安全和服務品質。因此,今年‘十一’出遊,安心遊、品質遊是核心。”陳禮騰表示。

  “有過出國遊的遊客一般更加注重旅遊品質和過程體驗,因此不大會去熱門旅遊景區‘擠人頭’,他們更願意去小眾的目的地,進行深度遊。”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院長谷慧敏説。

  谷慧敏表示,往年學校師生是“十一”假期出遊的主力軍之一。但出於安全考慮,今年不少地方要求“十一”假期師生盡可能不跨省出行,有的高校縮短假期甚至要求學生不能離校,這能減少不少遊客。

  “各地在開門迎客的同時,疫情防控不敢鬆懈。”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表示,目前不少熱門景區都在實行“門票預約、分時遊覽”舉措,因此不必擔心景區的壓力比往年更大。

  從各平臺目前的搜索及預訂情況來看,今年“十一”假期,國內旅遊的熱點有所變化。去哪兒網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,與往年不同,今年“十一”熱門目的地從沿海向西南、西北兩個方向發展。截至9月10日,西藏、青海、海南、甘肅和雲南,成為該平臺“十一”假期酒店預訂量同比增幅最高的省(區),這樣也會分流三亞、杭州等熱門目的地的人流。

  旅遊業如何迎接“大考”

  疫情過後,遊客更願意為更優質的旅遊産品買單,這也給旅遊業升級産品提供了機會。馮饒表示,相比跟團遊和自由行,定制遊、自駕遊在今年“十一”旅遊市場佔據C位,成為“當仁不讓”的出行熱點,行業需要積極適應這些變化,為遊客做好服務。

  “比如,此前遊客前往呼倫貝爾,主要是遊覽林區和草原風光。而今年隨著旅遊直播等新旅遊內容的出現,越來越多遊客了解到了當地馴鹿、民族手工藝等特色民俗文化,也希望實地探訪,體驗這些新的玩法。而這類小眾玩法更需要借助商家對目的地資源的深入了解,才能幫助遊客設計定制化的行程和産品。”馮饒説。

  “門票價格下降會把遊客吸引過來,但如果配套設施跟不上、服務做不好,會影響景區和城市的形象,不利於長遠發展。”陳禮騰表示,旅遊城市應樹立全域旅遊的理念,在餐飲、住宿、交通、購物等方面下功夫,抓住機會為遊客提供優質的産品及服務。

  此前的長假旅遊市場,每年都會曝出宰客新聞。一些遊客擔心,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、餐飲等企業,會趁機“撈一筆”彌補此前損失。

  對此,魏翔表示,總體上來看,疫情期間,旅遊業已經歷了一輪洗牌與重組,一些小散亂的旅遊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,剩下的都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。經歷前期的苦練內功之後,行業整體的服務品質會比之前要好。“當然也不排除宰客現象的出現,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執法、加大對旅遊者合法權益的保護。”

  楊召奎

(责任编辑:admin)
相關文章